舟之视点|装个自用充电桩怎么这么难? 作者:夏鹏 (摘要: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在自家小区给自己的新能源车充电) 疫情已经持续了3个月,最近大家开始陆续复工复产,逐步的恢复正常生活,也开始对未来进行筹划。这次人传人的新冠肺炎刺激很多人提高了对私家车的需求评级,相对完全不可期的汽油车摇号,很多人选择了新能源车。 最近有朋友和我说,他们和自己小区的物业公司询问是否可以安装自用充电桩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同时,近两年来很多“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案件中,业主一方都提到了物业公司拒绝配合安装自用充电桩。 那么,政府如此力度的推广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小区物业总是不配合呢?
申请条件很明确 首先,我们来说说目前政策下安装自用充电桩的必备条件。根据北京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安装充电桩应该说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个是充电设备符合产品及安全标准。具体说就是充电设施产品符合《NB/T33002-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等国家和地方相关产品及安全标准,而且该充电设施用电应单独计量,应符合《GB/T28569-20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要求; 另一个是申请安装自用充电桩的购车人在其所住小区必须拥有固定车位。这里所说的固定车位既可以是拥有产权的自有车位,也可以是通过签订租赁合同获得使用权的车位。当然,车位必须是固定的。 如果您满足了这两个必要条件,那么就可以向所在小区物业公司提出安装申请了。 
安装流程不复杂 符合必要条件后,我们来说说大致流程。 第一步当然就是我们选择心仪的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一般是通过4S店)达成初步的购车意向,购车者此时需要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以下资料,包括:1.购车意向协议;2.申请人身份证明;3.固定车位产权或使用权证明;4.关于在停车位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申请(物业盖章同意);5.停车位(库)平面图(或现场环境照片)。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审核购车者提供的材料,并负责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施工可行性进行勘查确认,同时供电公司负责对用户电源条件进行确认,完成《自用充电设施用电初步可行性方案》编制。之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会同供电公司出具《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 取得《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后,购车人可以委托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向所在区域的供电公司提出用电报装申请,供电公司根据相关材料对供电方案作出答复。 购车者确认该方案后就可以由生产企业按照确定的用电、施工方案进行安装施工。安装施工完成,供电公司现场验收合格,就可以安装单独电表接电使用了。 
客观条件有限制 看起来整个安装流程并不算复杂,只要用电条件和施工条件符合要求,供电公司不会另行设置其他苛刻条件,那么为什么很多购车人都还没能安装自用充电桩呢?现实是,很多客观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车的推广。 首先,新能源车对于我们大多数现有小区中的基础设施来说绝对属于新鲜事物,很多的小区在设计时并没有预留足够的停车位,无法给业主提供固定停车位,甚至有些老旧小区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停车位,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必要条件。 其次,很多小区客观存在电表容量不够的问题,业主申请安装自用充电桩就需要物业公司向供电公司申请电表增容,这必然产生增容费用。有意购买新能源车的业主会说“我们交了物业费,这个钱物业公司可以从物业费里出呀”。但现实是,大多数普通小区物业公司设计的物业费标准并不包含这部分费用,如果用现有物业费支付增容费,就等于在分摊小区其他物业服务所需费用,有可能降低物业服务的水平。另外,当下要求安装自用充电桩的业主毕竟属于少数人,用全小区业主的物业费支付因少部分业主需求而产生的电表增容费也会让物业公司担心其他业主抱怨不公平,甚至拒绝继续交纳物业费。 第三,安装自用充电桩势必导致物业公司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因充电桩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已有多起,物业公司一定优先考虑安全事故责任及其产生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自用充电桩安装后,物业公司会针对有充电设备的区域重点监控,以便出现安全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反应,但充电桩分布散乱会增加物业公司的日常管理投入。 另外一个原因,安装自用充电桩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没有任何好处。现行政策规定,在安装环节物业公司不可以收取任何费用,在使用环节也得不到任何利益。面对只有责任而没有利益的局面,物业公司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可以理解。
解决问题有途径 那么对于物业公司的不配合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呢?当然不是,根据现有政策规定,物业公司拒绝配合业主安装充电桩或者在安装等环节进行乱收费的,由所在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进行监管,业主遇到相应情况可以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指定的邮箱投诉,投诉邮箱为:bjwyjb@163.com。 另外,有某些小区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实现了在自家小区内充电,是由物业公司向供电部门申请,在小区特定区域安装公用充电桩,并提供给业主有偿使用。这种方式下物业公司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管理费,避免了物业公司的消极心理,也便于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权责更加清晰。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有待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出台,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有可能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层面,还是环保的角度,新能源汽车都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相信我们接下来会看到立法层面、政策制定层面对这一问题的大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