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尊严,律师的远方在哪里 周末,翻出买了很久一直搁在书架上的《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展业方法)》一书,读得却不是很顺畅。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每每读到深有同感的内容时,会不自觉地停下陷入思考,更是时不时地会从书中跳出,而想到身边以及新闻里的诸多人和事。 最近,“律师”这个词语频繁地上了热搜,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负面的还是正面的,或者仅仅只是在行业小圈子内引发人讨论及思考的。 鲍某某涉嫌的严重犯罪行为本身已激起社会的强烈遣责,其同时持有美国和中国律师执照的身份更是让人愤慨于他的知法犯法甚至精心规避法律,而其公开发表的有关法律专业文章更是凸现其衣冠禽兽的双面人格。尽管个别败类不足以说明一个职业人群的道德水准,但整个事件的恶劣影响无疑更为减损了律师在中国本就未达到正常应有的整体形象。 还好,我们还有郭建梅律师,这位在妇女法律援助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几年的专职公益律师,再一次主动站出来为受害少女代理。因为多年来在女性权益保护法律援助领域的杰出贡献,她于2019年获得了有另类诺贝尔奖之称的“生活方式楷模奖”(Right Livelihood Award)。该奖基金会行政总监表示:“郭建梅是女权先锋,为数以千计的中国女性提供了法律支援,并示范了如何以法律成功对抗性别歧视。” 另一边厢,国内某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周志峰律师,离开共事二十余年的团队而加盟蚂蚁金服的新闻也在法律圈内激起了不小的水花,甚至还稍稍地溅到了投资圈。大家众说纷纭,有认为作为律师或许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亦有认为蚂蚁金服就影响者众而言无疑提供了更大的挑战和探索的可能性的。 总而言之,是否做一名律师,做一名什么样的律师,这终归,只是个人的选择。 在面对法官的疑问“你是接不到别的案子了吗?怎么老接这种破案子?”的时候,郭建梅律师淡定地回答:“这就是我做律师的意义。” 亦如周志峰律师在方达所成立十周年之际所写的文章中所说:“如同人生的大多数其他选择,精神上持久的愉悦总是在对平凡的煎熬中孕育。”“因为我们相信美丽的人生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在于职业的本身,因为我们不轻言放弃并相信轻易改变不能帮助我们找到快乐。”
所以,在为了生存而面对眼前的苛且时,在为了尊严而寻找远方时,我们是否也能做出无悔的选择和坦然的回答呢?
|